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台灣的茶園與茶館!!!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
認識台灣名茶與地方特色茶
深入台灣喫茶地圖的經典大書
本書即將推出英文版與日文版在國際發行
精選4大特色茶區?31處遠離喧囂的茶園自然美景?12家風格各異的茶館
一本就通台灣茶
跟著詩人茶藝家阿亮的足跡
你也可以輕鬆懂茶、品茶、訪茶園、泡茶館
本書是兩岸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的詩人藝術家吳德亮,繼《台北找茶》、《風起雲湧普洱茶》、《台灣找茶》、《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普洱找茶》、《客鄉找茶》、《普洱藏茶》、《兩岸烏龍名茶》等一系列廣受愛茶朋友們喜愛的暢銷大書後,2011年再接再厲,耗時兩年、多次勤走全台茶鄉與特色茶館,用詩人的心、畫家的眼、作家的筆,以優美的文字與精彩照片所呈現的年度最新鉅作,讓您一看就通台灣茶,熟讀本書,您也可以成為輕鬆認識台灣茶、快樂找茶喫茶的茶葉達人。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為序)
王家揚(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王建榮(杭州茶葉博物館館長)
支藝樺(民視「消費高手」節目主持人)
安蒜美保(日本台灣茶協會會長)
朴權欽(韓國茶人聯合會會長)
李秀媛(兩岸知名旅遊節目主持人)
李瑞騰(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阿鴻(兩岸知名美食節目「阿鴻上菜」主持人)
許正清(台灣區製茶公會理事長)
陳右人(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長)
程啟坤(世界茶聯合會會長)
聖輪法師(台灣有機茶協會理事長/佛法山開山宗長)
蔡榮章(兩岸知名茶文化學者/陸羽茶藝中心&無我茶會創辦人)
鄭仁梧(韓國知名茶文化學者/韓瑞大學教授&國際茶葉研究所所長)
作者介紹
吳德亮
詩人藝術家吳德亮,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等多重身分,至今已出版著作共30餘本。台灣花蓮客家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2011傑出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等。
曾在台灣國立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策辦「1983台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及演講,國內各大電子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新新聞》、《新觀念》、《飲食雜誌》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海峽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2006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台北縣政府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等,現為專業藝術家、「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召集人、日本台灣茶協會顧問。
德亮的天空部落(台灣/繁體):http://blog.yam.com/teliang
德亮的新浪博客(大陸/簡體):http://blog.sina.com.cn/teliang
已出版著作:
茶藝文學:
風起雲湧普洱茶(遠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報/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報/2004)
台灣找茶(民生報/2005)
普洱找茶(民生報/2006)
普洱藏茶(聯經/2008)
客鄉找茶(台北縣客家事務局/2009)
兩岸烏龍名茶(知音/2009)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聯經/2011)
電影原著:
國四英雄傳(益群/1985/代表參加芝加哥影展)
報導文學:
小錢征服大中國(新新聞/2003)
致富在中國(鷹漢文化/2004)
客家圍屋--兩岸的土樓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務局/2011)
旅遊文學:
靜岡伊豆(新新聞/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國(華文網/2001)
北台灣知性之旅(華文網/2001)
深入雲南古國(華文網/2001)
深入蘇州(華成/2002)
詩 集:
劍的握手(德馨室/1977)
畫室(德馨室/1978)
月亮與劍(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詩選--詩書茶畫(華玲/2009)
散 文 集:
永遠的伯勞鳥(河童/1998)
繪畫筆記:
台灣畫真情(博揚文化/2000)
多元創作:
千手繆思(台北縣文化局/2007)
畫 集:
鄉土詩情(聯鳴文化/1984)
吳德亮畫集Ⅱ(鹿港小鎮/1990)
本土心情(聯鳴文化/1996)
攝 影 集:
人間茶(台北縣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峽兩岸之美(中國福建省美術館/2011)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目錄導覽說明
前言
早在三百多年前,台灣就有野生茶樹的記載,不過真正發展茶樹栽培管理及茶葉製造,則是近兩百年前由先民自中國福建等地所引進,包括茶種及種植技術等;今天且青出於藍地成為世界知名的茶葉產區。
第一章認識台灣茶
茶葉的品項與分類
台灣的茶樹品種
台灣茶樹排行榜
茶樹中的台灣之子
台灣十大名茶與地方特色茶
茶葉沖泡與茶器選擇
追求健康、自然、養生
有機茶的崛起
茶品檢測與認證
保健茶品異軍突起
北台灣是台灣茶最早的發源地,歷經清末、日據時期至台灣光復初期,北台灣無論烏龍茶、綠茶、紅茶都曾是外銷最亮眼的產品,不僅為台灣賺取可觀的外匯,也締造了「南糖北茶」的輝煌盛世。
第二章台灣北部特色茶園
熟火喉韻正欉鐵觀音─木柵(台北市)
清香獨具包種茶—南港(台北市)
台灣龍井與碧螺春—三峽(新北市)
清秀婉約文山包種茶—坪林(新北市)
山清水秀茶之鄉—石碇(新北市)
硬枝紅心鐵觀音—石門(新北市)
百年茶廠龍泉茶—龍潭(桃園縣)
孕育台灣好茶—楊梅(桃園縣)
水蜜桃與茶香共舞—拉拉山(桃園縣)
老街風華長安茶—湖口(新竹縣)
東方美人的故鄉—北埔、峨眉(新竹縣)
外銷紅茶的輝煌—關西(新竹縣)
永遠的老田寮茶—頭屋(苗栗縣)
解熱保健酸柑茶—頭份(苗栗縣)
觀光茶街仙山茶—獅潭(苗栗縣)
中台灣茶業起步雖晚,各茶區海拔也有極大差異,今天卻擁有全台最大茶區,且頂級茶品也泰半來自此地,包括閃亮兩岸三地的凍頂茶、梨山茶、杉林溪茶與玉山茶在內。
第三章台灣中部特色茶園
頂級高山茶之鄉—梨山(台中市)
迷霧裊繞杉林溪茶—竹山(南投縣)
名揚四海凍頂茶—鹿谷(南投縣)
全台最大茶區—名間(南投縣)
巍巍玉山茶飄香—信義(南投縣)
日月潭畔紅茶香—魚池(南投縣)
多雨多霧雲頂茶─林內(雲林縣)
阿里山不僅是大陸觀光客的最愛,阿里山茶也成了陸客血拚的首選,其中更不乏原住民與客家或閩南族群融合的動人傳奇。而台灣最南端的港口茶,則是台灣唯一有性繁殖的實生種茶樹,令人嘖嘖稱奇。
第四章台灣南部特色茶園
阿里山茶─阿里山、竹崎、番路(嘉義縣)
36灣找茶趣—梅山(嘉義縣)
落山風吹拂港口茶—滿州(屏東縣)
儘管沒有高海拔的加持,東台灣的茶農仍能憑著智慧不斷推陳出新,努力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茶品,如蜜香紅茶、柚香茶、紅烏龍等外銷新寵,也發展出亮麗的觀光休閒產業。
第五章台灣東部特色茶園
蘭陽溪畔玉蘭茶—大同(宜蘭縣)
蜜綠金黃素馨茶—冬山(宜蘭縣)
好山好水天鶴茶—舞鶴(花蓮縣)
有機紅茶風華再現—鶴岡(花蓮縣)
金針如茵六十石山茶—富里(花蓮縣)
獵場馳騁福鹿茶—鹿野(台東縣)
不同於中國盛唐時期的茶坊、茶肆,或宋代的茶邸,甚或明清以迄民國的戲茶館、棋茶館等;台灣現行的茶藝館重視精神面,從有形的茶人、茶飲、茶器、茶法、茶儀,至品茗環境與擺飾陳設,到無形的茶香或人文氛圍等交織而成迷人的特色。
第六章台灣喫茶地圖──特色茶館
台灣茶藝的興起與傳承
台北茶館文化的先驅—紫藤廬(台北市)
茶藝培育的搖籃—陸羽茶藝中心(台北市)
老茶行新茶館—有記清源堂(台北市)
新茶道美學精品—淡然有味(台北市)
高密度烘培的魅力—茗心坊(台北市)
從纜車出發—貓空茶情(台北市)
阿里山紫色驚豔—紫金園(台北市)
流金歲月茶飄香—九份山城的茶館(新北市)
俯瞰台北滾滾紅塵—山頂名盧(新北市)
繁花似錦原木情—月桂冠(苗栗縣)
老茶館新創意版圖—福星(台南市)
尋找80年代茶館記憶—蟬蜒禪言(高雄市)
第七章找茶情報
茶廠茶莊篇
茶館篇
假如有人問什麼最能代表多元繽紛的台灣文化?相信不少朋友都會將「茶」列為第一選項,接觸過的許多外國朋友更常將茶文化與台灣劃上等號;從近年國際茶人紛紛來台取經或學習茶藝即可略窺一二。儘管台灣茶多年前從外銷的盛況轉為內銷,進口茶且逐年大幅成長,但台灣茶廣受全球茶人喜愛卻與日俱增:從名揚四海的烏龍茶、屢創天價的東方美人,到近年紅遍兩岸與大半個地球的高山茶與頂級紅茶等。
二十多年前年少輕狂的我,原本也與當時多數的上班族一樣,以喝咖啡為時尚,根本不知茶韻為何物,更不用說領略品茶之美了;卻開始喜歡用鏡頭記錄茶園與茶館,透過不同角度、不同的光影變化,試圖呈現令人著迷的繽紛茶世界。
因緣際會愛上茶後,我開始放下所有工作,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不斷翻山越嶺找茶、品茶、拍茶、講茶。在一次又一次美麗的邂逅中,當然也不免有驚險片段作為插曲:曾經受困於滾滾駭人的土石流,也曾為了涉險拍照而摔斷價值不菲的鏡頭,更曾在跋涉山區之間扭傷膝蓋,二十多年來始終「衣帶漸寬終不悔」。除了為台灣茶不斷推陳出新的種植與製茶技術感到驕傲,也為近年眾多進口茶的魚目混珠而深感憂心。
因此當深具國際觀的學者、聯經發行人林載爵某日到我工作室品茶,提到許多海內外朋友喜愛台灣茶,卻苦於沒有專書可以深入了解,而力邀我撰寫包含中、英、日等三種語文版本的本書時,我立即毫不猶豫答應,希望早已閃耀國際舞台的台灣茶,能夠被更多人認識、親近並喜愛。
話說人類自從有茶至今,相關的茶書或論述何止千百?卻唯獨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唐代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元稹〈一七令──茶〉或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記〉等少數能傳誦千古,因為他們都兼具了優美流暢的文學藝術成就,而非單純的工具書或學術論文可比擬。因此,阿亮近年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廣與落實,始終堅持站在最客觀的制高點上寫茶,卻也不忘前輩詩人?弦所說「一日為詩人、終身為詩人」的教誨,希望能以深度的人文思考、廣度的文學意境、飽滿的影像魅力,以「茶藝文學」的高度,為台灣茶的永續發展略盡棉薄之力。
感謝台灣茶業大老、台灣區製茶公會前理事長黃正敏的不斷加油打氣,感謝奧迪汽車蘇玉興副總對我馳騁山林的全力支援、名電視製作人周在台的一路相挺。
台灣,「有茶真好」。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無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264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