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
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Fifty Mineral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一本貫穿遠古時代至現代科技世界,

    述說礦物如何堆疊,甚至定義人類生活的動人故事集!




    超過150幅精緻繪圖、珍貴文物照片與藝術作品;

    超過15萬字精彩動人的故事;

    從工業、文化、商業與科學四個面向,標記礦物在人類生活中敲打出的痕跡;

    50種礦物依拉丁名排序,由鑽石開幕,鋅謝幕,精彩可期。



    繼系列叢書《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與《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後,本書再次以嶄新視角探索人類歷史中的迷人故事,從廣義的礦物,囊括金屬、合金、岩石、有機礦物與寶石等,展開一場奇幻般的真實冒險:我們腳底的尋常細砂製成玻璃後,推動科學研究有了全新樣貌;促使甘地發起獨立運動的開端,竟是再平凡不過的鹽;誰能想到今日馬路上灰黑的瀝青,曾是保護基督教國家免於毀滅的神奇「希臘火」;而鋁與石油更幾乎定義了現今的工業消費社會。本書自遠古原始人類費心敲出第一柄燧石刀刃起,以50種礦物描繪出貫穿數百萬年的人類足跡,敘述我們如何用礦物構築起家園,如何發現並利用它們建構起整個人類文明社會。



    「人類歷史與自然岩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閱讀本書更能體會寶石與人們文化淵遠流長的情感。」

    ─《寶石珍賞誌》作者、珠寶鑑定師 朱倖誼















      專業推薦



      王道還 生物人類學者、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

      李家維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魏國彥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環境保護署署長



      (依姓氏筆劃排列)













    繼《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與《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之後,本系列來到第三本礦物,也是我個人最期待的一本。因為這些沉甸甸、土土灰灰又不會動的石頭,除了讓人站在河邊拿起來再丟到河中央之外,很難想像它們還有什麼用處,實在好奇它們將如何改變歷史。現在想想,或許就是因為腳底下踏的岩石是乘載人類一切生活的根本,所以理所當然到我們很難意識礦物與岩石的存在。

    讀完本書後,最讓我驚奇的不是一顆鑽石如何改變法國的命運、鋁如何定義我們的消費時代、甘地怎麼利用鹽開啟了非暴力的不合作反抗,以及隨處可見的砂如何打開我們的眼界,看見微物世界與浩瀚的宇宙。最讓人回味再三的是,作者以這50種礦物串起了人類文明的歷史,從祖先敲出第一柄石刃起,帶領我們踏上關於地球、關於人類歷經數百萬年曲折蜿蜒的故事,這場奇幻般的真實故事。(文/積木文化編輯嘉儀)





























    • 作者介紹






      艾力克?查林Eric Chaline

      專業作家與記者,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後,專業著作範圍廣泛,涵蓋自然、宗教、哲學、社會與科技等題材,並與歷史相結合,討論它們在人類文明中的意義與影響,迄今已有十七本相關專書,現於倫敦南岸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Bank)攻讀社會學博士。









    • 譯者介紹







      高萍



      中國海洋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求學期間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的學習,現從事翻譯實踐工作,翻譯量過百萬字,譯作十餘本,包括於大陸出版的《青島建築風光》、《世界傳奇之地》、《話說商業》、《亞伯拉罕•林肯》等等。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目錄導覽說明








    • 前言 6



      鑽石 8

      銅 12

      青銅 16

      雪花石膏 22

      明礬 24

      鋁 26

      石棉 30

      琥珀 34

      銀 38

      黏土 44

      砷 48

      瀝青 52

      金 56

      白堊 64

      煤 66

      珊瑚 72

      象牙 74

      板岩 80

      鐵 82

      高嶺土 90

      石墨 94

      石膏 96

      水銀 100

      鉀 104

      大理石 106

      珍珠質 110

      泡鹼 114

      黑曜岩 120

      赭石 126

      石油 128

      磷 136

      鉑 140

      鉛 142

      鈽 146

      浮石 150

      石英 152

      鐳 154

      砂 158

      硝石 164

      鹽 170

      燧石 176

      鋼 182

      錫 188

      硫 192

      滑石 196

      鈦 198

      鈾 202

      玉 208

      鎢 214

      鋅 216



      延伸閱讀 218

      中英名詞對照 220

      本書圖片版權 224





















    前言



    當我們眼中只看得見機械的形塑之美,以及如同礦物般的冷硬生活,腦中不曾浮現清風、天空和田野;當我們日復一日地置身於層層磚牆之間,行走在柏油馬路之上,呼吸著煤炭油脂燃燒的濃煙,在其中成長、勞作、死去,人類會繁盛多久呢?



    - 查爾斯? 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1902-1974)




    人類文明歷史可以眾多角度觀看。迄今為止,這系列的書籍已經從植物(《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和動物(《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的視角綜觀人類歷史演進。本書,我們將重點放在礦物。廣義而言,絕大多數的天然生成與少部分人工合成都可被視為礦物,比如金屬、合金、岩石、水晶、寶石、有機礦物、鹽類以及礦砂等等。



    人類的崛起



    原始人類祖先在何時、以什麼方式演化為人類? 考古學家與人類學家對此問題仍無定見,也仍有爭議。人們曾認為某些能力的具備是區分人類與「低等」動物的標誌(如語言、社會組織、情感、工具的使用與製造、符號推理以及自我意識等能力)。然而,事實證明其他物種,如鳥類、鯨類和猩猩等,也擁有同樣的能力。只不過沒有任何物種能把這些能力發展到如人類一般,足以改造自然環境,有效地避開優勝劣汰的天擇。人類對大自然的改造始於動植物的馴化,隨著文明從自足式農耕型態轉變為製作與貿易商品的都市生活型態,人類將矛頭轉向礦物──用岩石建築房屋;用金屬製造工具、武器甚至機械;將碳氫化合物轉化成能量;土壤、礦砂和鹽類則應用於工業,而各種寶石、半寶石與金屬則用來鑄造貨幣或製成裝飾品。



    人類學家相信型態與行為的改變觸發了類人猿的原始祖先演化成人類。儘管我們無法重現原始人類的思考、感知及社交情況,但他們使用的工具(至少像是石頭一般耐久材料製成的工具)透露了他們的發展進程。最早的石器約有二百六十萬年歷史,而且人類與工具的關係很有可能更久遠。不過就像今天的大猩猩一樣,這些早期工具也許只是古人就地取材而非動手製成。自我們的祖先開始製造工具的那一刻起,便徹底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金屬時代



    二百六十萬年以來,人類使用的各式複雜工具主要由木頭、骨頭、燧石與黑曜岩製造。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所謂的「新石器革命」期間,人類生活型態轉為定居。農耕與畜牧取代了打獵和食物採集,成為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而這些進步的關鍵就是那些影響人類生活各方面的技術革命。



    石器時代讓位給以銅、青銅以及鐵為主的金屬時代。儘管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在現代都有工業用途,但在古代它們主要用來製造貨幣、珠寶,或搭配鑽石、琥珀、珊瑚、玉石、珍珠等寶石用於宗教裝飾。時至今日,人類雖掌握先進的技術,但能源的需求仍依賴煤與石油,前者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後者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源泉。另外,能源需求也輔以由鈾和鈽做為原料的核能。從古至今,各式工業活動更廣泛地使用多種金屬、礦砂、合金以及鹽類,其中包括明礬、鋁、瀝青、砷、鈉、汞以及鋼。

















    前言

    當我們眼中只看得見機械的形塑之美,以及如同礦物般的冷硬生活,腦中不曾浮現清風、天空和田野;當我們日復一日地置身於層層磚牆之間,行走在柏油馬路之上,呼吸著煤炭油脂燃燒的濃煙,在其中成長、勞作、死去,人類會繁盛多久呢?——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1902-1974)

    人類文明歷史可以眾多角度觀看。迄今為止,這系列的書籍已經從植物(《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和動物(《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的視角綜觀人類歷史演進。本書,我們將重點放在礦物。廣義而言,絕大多數的天然生成與少部分人工合成都可被視為礦物,比如金屬、合金、岩石、水晶、寶石、有機礦物、鹽類以及礦砂等等。人類的崛起 原始人類祖先在何時、以什麼方式演化為人類?考古學家與人類學家對此問題仍無定見,也仍有爭議。人們曾認為某些能力的具備是區分人類與「低等」動物的標誌(如語言、社會組織、情感、工具的使用與製造、符號推理以及自我意識等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其他物種,如鳥類、鯨類和猩猩等,也擁有同樣的能力。只不過沒有任何物種能把這些能力發展到如人類一般,足以改造自然環境,有效地避開優勝劣汰的天擇。人類對大自然的改造始於動植物的馴化,隨著文明從自足式農耕型態轉變為製作與貿易商品的都市生活型態,人類將矛頭轉向礦物──用岩石建築房屋;用金屬製造工具、武器甚至機械;將碳氫化合物轉化成能量;土壤、礦砂和鹽類則應用於工業,而各種寶石、半寶石與金屬則用來鑄造貨幣或製成裝飾品。人類學家相信型態與行為的改變觸發了類人猿的原始祖先演化成人類。儘管我們無法重現原始人類的思考、感知及社交情況,但他們使用的工具(至少像是石頭一般耐久材料製成的工具)透露了他們的發展進程。最早的石器約有二百六十萬年歷史,而且人類與工具的關係很有可能更久遠。不過就像今天的大猩猩一樣,這些早期工具也許只是古人就地取材而非動手製成。自我們的祖先開始製造工具的那一刻起,便徹底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金屬時代 二百六十萬年以來,人類使用的各式複雜工具主要由木頭、骨頭、燧石與黑曜岩製造。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所謂的「新石器革命」期間,人類生活型態轉為定居。

    農耕與畜牧取代了打獵和食物採集,成為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而這些進步的關鍵就是那些影響人類生活各方面的技術革命。石器時代讓位給以銅、青銅以及鐵為主的金屬時代。儘管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在現代都有工業用途,但在古代它們主要用來製造貨幣、珠寶,或搭配鑽石、琥珀、珊瑚、玉石、珍珠等寶石用於宗教裝飾。時至今日,人類雖掌握先進的技術,但能源的需求仍依賴煤與石油,前者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後者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源泉。另外,能源需求也輔以由鈾和鈽做為原料的核能。從古至今,各式工業活動更廣泛地使用多種金屬、礦砂、合金以及鹽類,其中包括明礬、鋁、瀝青、砷、鈉、汞以及鋼。









    編/譯者:高萍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3*17
    頁數:224


    出版地:台灣


















    • 作者:艾力克.查林




    • 譯者:高萍








    • 出版社:積木




    • 出版日:2014/8/28








    • ISBN:978986586562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芽芽 的頭像
    芽芽

    芽芽生活補給站

    芽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